健康新知2 列表

打哈欠有益身體健康,但過於頻繁可能是生病的前兆-TNL (2014-03-20)
一次打哈欠的時間大約為6秒鐘,在這期間使人閉目塞聽,全身神經、肌肉得到完全鬆弛。因此可以認為,打哈欠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得到最好的休息,對人體具有重要的生理保護作用。

打哈欠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最出名的理論有三個:

1.生理學理論:
人在缺氧時常才會打哈欠,通過打哈欠吸進更多的氧氣,排出體內的二氧化碳。
2.進化論理論:
打哈欠最早來源於人類祖先張大嘴巴、露出牙齒,用來表示發怒和恐嚇他人的行為。
3.厭倦理論:
人在精神上感到無聊、疲憊和厭倦時引發打哈欠。

另外,還有一個理論也比較流行,美國馬里蘭大學的生理學家普羅文和貝寧格對打哈欠做了十多年的研究。他們發現,夜間開車的司機會頻繁地大打哈欠,正在認真看書和做作業的學生也會哈欠連連,可是卻很少有人在床上打哈欠。所以,打哈欠是人們覺得必須保持清醒狀態的時候,促進身體覺醒的一種反應。

打哈欠是因為腦部的缺氧?
目前醫學上認定的還是第一個生理學理論,也就是說,打哈欠是因為腦部的缺血缺氧造成的,跟腦幹和下丘腦有關。打哈欠是大腦缺血缺氧的一個信號,大腦缺氧時,反應到下丘腦,表現出打哈欠的徵狀。打哈欠的時候,肺部擴張,心臟交換血液增加,血液中的含氧量就會增加。打哈欠同時也是一種增加大腦血氧含量的短暫自我保護,所以日常的打哈欠其實是一個好的現象,而腦內缺血缺氧的主要原因就是疲勞、睡眠不足,打完哈欠可以提神。

大腦對缺氧缺血是非常敏感的,這從大腦重量只佔人體重量2%左右,但大腦的血氧卻佔到全身供血供氧的20%,這個懸殊的比例可以看出來。醫學上,人腦部缺氧不能超過6-7分鍾,否則會造成不可逆的損傷。

打哈欠是為了調節大腦溫度?
然而,2013年美國科學家公佈了新的打哈欠的研究成果,打哈欠是人體用來自動調節大腦溫度的一種手段,打哈欠使上頜竇(位於顴骨下方,是一種蜂窩狀組織)擴張和收縮,其作用就好像風箱一樣,不斷將空氣輸送到腦部,從而降低腦部的溫度。

人類的大腦和電腦有點相似,對溫度相當敏感,溫度一高就沒法高效運轉了,打哈欠相當於大腦的一個散熱器。當人的大腦開始過熱時,通過上頜竇的擴張和收縮讓清涼的空氣進入大腦,使大腦降溫。


那麼,「腦部缺氧說」跟「大腦降溫說」,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呢?

南京腦科醫院老年神經科副主任張麗認為,其實它們也是相關的。「大腦在耗氧的時候溫度高,也就是缺血缺氧時大腦溫度會升高,而補充血氧時溫度降低,這跟細胞的線粒體有關,從這個角度看,打哈欠補充血氧,所以降溫也是解釋得通的。」

打哈欠過於頻繁須警惕,或許是疾病前兆
雖然前面提到,打哈欠是一個好的現象,是一種增加大腦血氧含量的短暫自我保護。但是太過頻繁打哈欠,可能是某些疾病前兆。馬偕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呂宜興說,心臟、肝、腎功能不好以及睡眠中止症患者,會以頻繁打哈欠作為臨床症狀,而巴金森氏症、中風的患者則因為腦部和身體協調出現異常,頻繁或很少打哈欠。

而嘴部組織、扁桃腺肥大的民眾較容易哈欠連連,也較容易有打呼、睡眠呼吸中止症等問題。若民眾連續2個月以上,自覺沒有睡眠問題卻頻繁打哈欠,建議就醫進行相關檢查。

若是中老年人打哈欠過於頻繁,就更需要多加注意了。根據臨床觀察,有60%~80%的中老年缺血性中風(即腦梗塞)患者,在發病前5~10天內,都有頻繁打哈欠的現象。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心腦血管疾病者,如出現無誘因的頻繁哈欠現象,應警惕缺血性中風可能在近期發生,應及時去醫院診療。

美最新研究證實,打哈欠會傳染
看著別人打哈欠,自己也容易跟著打,打哈欠會互相傳染已被美國最新研究證實。不過,研究發現,年輕族群較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高齡者較不容易被傳染,精神科醫師認為,可能與老年人神經反射較差有關。

雖無法解釋為何高齡者較不容易受到他人打哈欠影響,但不少過去研究發現,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比較不容易打哈欠,推測可能與此類精神疾病機轉有關。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兒童青少年科主任葉啟斌表示,老年人較不容易被他人打哈欠傳染,可能與神經可塑性較低有關,不容易受到外界干擾而有所反應。他舉例,年長者較不容易接受新觀念或他人建言,就是神經迴路較固定,而精神分裂及自閉症患者也因為神經迴路較固定而較少打哈欠,若是持續學習的高齡者,神經可塑性就會較高。

原文網址: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30747


上一則:醫生:壓力造成白髮 籲考生平常心-國語日報

下一則:海綿寶寶看多 兒童學習力恐降-民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