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列表

殺子悲劇 人人皆有責任 (2017-03-27)
北投殺子命案發生後,輿論對張氏夫妻的撻伐有如排山倒海;但專家指出,其實視孩子為父母的財產甚至附屬品,在東方文化中並非特例,要想阻止類似的悲劇重演,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北投殺子命案發生後,輿論對張氏夫妻的撻伐有如排山倒海;但專家指出,其實視孩子為父母的財產甚至附屬品,在東方文化中並非特例,要想阻止類似的悲劇重演,整個社會都有責任。

狠父突然失業 獨自承受問題

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表示,根據他的臨床經驗,不少背負家計的中年男性,都是受到惡質雇主剝削,在退休前夕突然失業,一方面在經濟上蒙受巨大的壓力;另方面又因台灣社會對求助精神科醫師,乃至於諮詢心理師,仍存在汙名化的標籤效應,導致個案只能獨自承受所有問題,曾幾何時,自己已成為家中不定時炸彈卻不自知。

北投張姓男子的情況就很典型,他殺子固然千不該萬不該,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又何嘗不是這個社會最需要協助的「弱勢者」!然而正因頂著曾是電腦程式設計師的光環,反而成為他對外求助的絆腳石。殊不知高知識份子、高社經地位與心理健康與否,從來都無法劃上等號。

透過電話、Line 多關心親人

葉啟斌說,雖然外界對張男妻子離家的原因多所揣測,但他認為,如果事發前張某的情緒確實已瀕臨崩潰,另一半選擇「離開」,或許不失為方法之一,問題出在還有3個孩子的安危要考量。因此,若張妻除了暫時抽離,還能同步聯繫對老公有影響力的親人予以安撫、勸說,並不時透過電話、LINE等通訊工具確保孩子的安全,或許全案最後的發展會不一樣。

至於孩子對父母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東、西文化確實有很大的不同。專長兒童青少年精神科的葉啟斌舉例,他在國外即使為未成年的小病人看診,家長就算陪同進入診間,也只會遠遠地坐在角落,靜靜地聽著醫師與孩子之間的對談;但在台灣他為孩子看診,多數媽媽總會以孩子的「發言人」自居,「每每總要我開口制止說:『不好意思,我想聽孩子自己開口說出心中的想法…』媽媽才會不情願地閉上嘴巴。」

孩子是獨立個體 父母無權剝奪生命

葉啟斌無奈地表示,文化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這也就是為什麼每次國內發生殺子命案或攜子自殺事件後,即使專家學者都會再三呼籲:「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即使是父母亦無權剝奪他們的生命!」但沒過多久,類似事件又會重演的緣故。

話雖如此,只要是對的事,即使明知過程是滴水穿石,也要持續去做。此外,葉啟斌強調,社會也應教導孩子基本的警覺性與自保能力,例如若發現父母出現異常的言行,例如說:「我想帶你一起走」、「你願不願意永遠跟我在一起」;或突然購買利刃、繩子、酗酒、寫遺書…等,除應適時對父母表示關心與支持,更應立即向外求救,說不定就有機會拯求自己與父母的生命。

http://www.storm.mg/article/222440


上一則:三總發現妥瑞氏症關鍵抗體 可望研發藥物

下一則:單親家庭 老媽當家